近几年来,由于繁殖呼吸综合症及猪圆环病毒两大免疫抵制的介入,对大大小小的猪场造成猪只死亡,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滑,特别刚断奶仔猪死亡率很高。因此,如何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问题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引起断奶仔猪成活率低的原因
断奶仔猪腹泻由于气候剧变、消化不良、流行性消化道疾病传播等引起的,通常气候剧变能与当前的天气变化相联系。消化不良很少伴发症状(如体表的出血,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发热等),更少见明显的内脏器官的病变(如脾肿大,肾皮质出血,淋巴结坏死等,流行性疾病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猪癌、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弓形体病、仔猪副伤寒等。
周龄渐进性消瘦猪圆环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影响也是不用怀疑的,但往往强调了这些病而忽视了参与发病的其它致病因素,如伪狂犬、猪瘟、细小病毒和猪流感,以及混合并发感染的喘气病、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这样就使得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变得难以控制。
其实,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就好象是一个犯罪团伙,猪圆环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主犯,但没有猪伪狂犬和繁殖障碍性猪癌等协从,也不能变的严重,所以还是把疾病来一步一步控制,要控制好常见病的发生与发展。
其它疾病水肿病、败血型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影响到保育猪成活率,虽然这些病也比较容易判断,也可以有相应的措施控制。
饲料管理不当采用的饲料不合理,或者是饲喂的方法不适当,猪舍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猪只出现疾病等相关问题,进而影响其成活率。
2、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加强母源抗体的保护母源抗体对于仔猪非常重要,仔猪免疫器官要到6周龄才能接近完善,仔猪在5--9周龄之前通过主动免疫来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希望母源抗体保护的时间长一些,到5周龄以后,所以要加强母猪疫苗的工作。
采用早期断奶技术早期断奶技术能有效减少和阻断一些疾病由母猪向仔猪垂直传播的机会,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栏舍利用率,提高保育舍仔猪的成活率以及以后生长育肥舍育肥猪的成活率乃至其后的生产性能和体品质。早期断奶须过好教槽关,仔猪教槽采用高品质、易消化且适口性好的原料。断奶时体重不低于6千克和能摄取食物方可断奶。
合理的免疫仔猪免疫器官在6周才基本完善,所以在这个之前所用的大多数疫苗的效果,是达不到所预期的目的。而各种各样的疫苗的应用,以至于疫苗的时间都排不过来了,结果是应激的程度加大了,而一些在此之前已经用的疫苗控制的病,还有的在保育阶段发生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在用疫苗的时候多多考虑。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猪只的健康。
帮助仔猪改善消化系统,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对断奶后一星期内仔猪采取少量多餐的饲喂方式,保证猪仔吮吸到充足干净的水,一个星期后逐渐进行自由采食;要求舍内通风、宽敞明亮,配之以宽敞的食糟、安置适当的饮水器;要求保育舍干净、无异味。
提供高质量,营养全的饲料仔猪断奶转到保育舍后,一定要提供高质量新鲜的代乳料,同时可采取湿拌料,以提高适口性,以促进猪只的采食,只要断奶第一周猪只日采食达到300g以上,那么对以后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采用湿拌料,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因为舍内温度高且饲料营养浓度高,湿料易酸败。
合理分群,加强对弱小猪的护理仔猪断奶转群到保育舍,一定要合理分群,能原窝饲养的尽量不要分群饲养;但确需要分群饲养的,一定要遵循体格健壮大小均匀的原则,不能强弱合群饲养,以免造成强的过强,弱的越弱,后成为僵猪甚至死亡。
驱体内外寄生虫体内外寄生虫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并有可能激发其它疾病。同时在保育期间,一定要对期驱体内外寄生虫,从而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使用药物要选择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控制适宜温度,湿度,做好消毒工作仔猪转入当天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以后每周减低1℃-2℃。
须长期保持猪舍干燥且把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消毒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消除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一般每周至少消毒1-2次,药
物的使用要定期更换交替使用。
监控猪群健康状况早6点、晚9点加料时,观察每头猪的精神、毛色、食欲情况。发现食欲差的仔猪打上标记,加完料后首先量体温,看外观有什么变化,若发现有病应及时挑出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
3、小结
仔猪断奶时由于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抗病力低,易受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因此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